 | |  |
 | 血小板減少癥屬于血液系統疾病,分為多種類型,疾病一經確診需要積極開展治療,在臨床上治療方面多用到激素,對于初診初治的患者,有必要了解下激素治療。 首先,在常規西醫規范治療血小板減少的理念上,初發病是必須要上規范足量的激素治療,地塞米松是4天沖擊治療,然后調整為口服強的松。 對于足量激素,劑量指的是按公斤體重計算,激素治療一個月為療程標準,血小板無法上升或恢復,表明激素治療無效,可以考慮減量或逐步?;蚓S持小劑量激素治療。 其次,如果需要長期大劑量標準劑量的激素,血小板不能保持在50以上,激素治療就得不償失,建議小劑量維持,或在沒有活動性出血的前提下,減、或停激素,視個體差異而定。 激素治療此病,舉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為例,有這幾方面的起效特點: 其一,確有很好療效,非常敏感,用激素就上升。 其二,大劑量激素有效,上升至50~80,不能減量,減量即掉至最低的血小板值。 其三,激素無效,或最初有效,隨后效果會越來越差。 最后,病人需要明白的是激素是很好的藥,目前在血液科臨床被廣泛使用,強調中西醫結合治療中的方案也有激素配合中醫的,特別是對于初診初治的患者,是有很好的效果,但長期標準或大劑量應用激素,弊遠大于利,大多醫師是比較反對的或一定想辦法減掉病人的激素用藥量,否則就是在害病人。 而臨床上同樣有那么一部分的醫者,患者長期服用激素無效,還強調病人吃,且是大劑量的吃,最后病沒治好,身體卻被激素給搞垮了,因此,醫師與患者都需要明白的一點是如果激素無效,減、停激素是必須的。
| |
 | 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