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 |  |
 | 四時欲得小兒安,常要三分饑與寒 發表者:任獻青
時常在門診常聽到家長抱怨,現在我們生活好了,能吃飽甚至吃好了,居住地方也好了,但孩子經常生病經常光顧醫院。 于是費了好多口舌給他們將他們護理的錯誤之處,飲食不當的失誤之處。先將自己的感受簡單敘述如下,希望孩子的父母看了會有一些感受,會有一些提高。 我國元代著名兒科學家曾世榮對兒童衛生保健很重視,他曾做過這樣一首口訣: 四時欲得小兒安,常要三分饑與寒; 但愿人皆依此法,自然諸疾不相干。 如今,大多是獨生女子,父母對孩子都保護過多,看護過甚,認為孩子穿得越厚越好,吃得越多越壯。殊不知,這樣做對兒童的健康生長發育是不利的。 小兒時期生長發育特別快,各組織器官比較嬌嫩,小兒體質與成人不同,純陽之體,但有稚陰稚陽,如果讓孩子穿得過多過厚,不利于健康,也不利于身體鍛煉。小兒的消化系統還不成熟,消化能力弱,吃得過飽,胃腸負擔過重,容易引起胃腸疾患?,F代醫學認為,讓少食成為終身習慣,對于健康是至關重要的。美國國立衛生研究中心的老化研究所,從15年前開始,用猴子做了有關少食與健康之間關系的研究試驗。他們將猴子分成兩組,一組讓其吃飽,一組只讓吃七分飽。15年下來,吃七分飽的那組猴子的死亡率只是吃飽組的一半。(也許不應該拿猴子與人來比,但這里僅僅想說明一個問題) 經常來看病的一個母親的小女今年三歲半,她媽對其疼愛備至。一日三餐雞鴨魚肉,零食也多為高檔營養品,孩子每天零食不斷,睡覺前還喝很多奶。一到冬季就身裹里三層外三層,口罩、絨帽、手套捂得嚴嚴實實。盡管如此,孩子還是面黃肌瘦,身高不達標,大便經常干結,小病不斷,經??床≥斠?。 相反有些家長則做得比較好,孩子的飲食調配合理,葷素搭配,一般不去過分溺愛,而且穿的比較少,室外活動較多,反而孩子生病較少。 因此建議家長一定要牢記以上“四時欲得小兒安,常要三分饑與寒”。 另外提醒家長父母,雖然我是一名醫生還是建議給孩子一定要少輸液,少用藥。小兒的疾病多數為自限性疾病,一般經過一定時間就會好的。
| |
 | 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