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 |  |
 |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又稱為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,即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,是最常見的出血性疾病之一。最近門診上ITP的患者也不少,下面這篇文章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該病。
特發小板減少癥,淋巴脾臟抗體生。 抗體對抗血小板,小板毀于脾臟中。 皮下出血紫癜淤,鼻牙腸胃和月經。 肝脾淋巴不腫大,除外出血無它癥。 此病兒童最常見,病前麻疹或上感。 診斷臨床和檢驗,數值減少血小板。 脾臟大多不增大,骨髓巨核不熟變。 激素切脾可好轉,抗補體多板壽減。 這個口訣通俗易懂,便于記憶和了解,它的解釋是: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,特指由血小板減少所引起的皮下出血現象。發生的原因通常是由于脾臟或者淋巴組織產生對抗血小板的抗體,此抗體會將血小板摧毀于脾臟之中,造成血小板數減少。主要癥狀包括皮下出血、容易造成紫癜及瘀血、嚴重異常的胃腸道出血等,但是肝、脾、淋巴結通常不會腫大,除了出血的癥狀外,病人的其他臨床表現似乎正常。
ITP是兒童期最常見的血小板減少紫癜癥,似乎和病毒感染導致敏感化有關。70%的病例在紫癜癥發生的前1~3周有麻疹、或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史。修訂其診斷標準如下:
一、多次化驗檢查血小板計數減少 二、脾臟不增大或僅輕度增大 三、巨核細胞數增多或正常,有成熟障礙 四、以下5點中應具備任何一點: 1.強的松治療有效;2.切脾治療有效;3.PALgG(抗血小板抗體)增多;4.PAC3(補體)增多;5.血小板壽命測定縮短。 如果患者或者患者家屬發現有早期癥狀,一定要早發現、早治療。畢竟,和白血病、實體腫瘤相比,ITP的治愈率相對來講還是很高的。祝愿患者朋友們早日康復。
| |
 | |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