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 |  |
 | 警惕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度治療 發表者:郭慶寅 人已讀
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(ITP)是兒科的常見病,以血小板明顯減少、皮膚粘膜甚至臟器出血為主要表現。目前治療多以免疫抑制治療為主。但是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經常能碰到這種患者,一定要追求血小板數提高到正常人的水平,這種態度是不可取的。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,ITP主要問題也是出血。我們很容易就能理解,只要患者不出血不就行了么?不過分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不就可以了么,為什么一定要將血小板提高到正常呢?可能有患者會問,如果能提高到正常水平,為什么不呢?這里面就有一個醫生和患者之間認識不一致的問題。哪種認識正確呢?無疑,醫生是正確的,如果某個醫生一定要將你的血小板提高到正常水平,而不斷地加大激素劑量或者長期大劑量應用強的松、美卓樂等藥物,也是不對的。 患者要求將血小板提高到正常水平,是可以理解的。但我們應該認識到,對某些患者,這可能需要增加強的松的劑量,或者長期較大劑量來維持,由此帶來的副作用是我們不能接受的。如因患者抵抗力降低而導致的感染、長期應用皮質激素而導致的水腫,出現滿月臉和水牛腰、面部痤瘡、甚至骨質疏松和股骨頭壞死,而所有這些副作用的危害遠遠大于血小板降低。這是典型的過度醫療帶來的危害。 ITP作為一種自身免疫性良性疾病,目前尚無完全根治的方法。ITP治療目的是使患者的血小板數目提高到安全范圍,防止嚴重出血,降低病死率,而不是使血小板數目達到正常范圍。因此,在臨床中若患者血小板數大于20x109/L,無出血表現,且患者不從事增加出血危險的工作或活動,可不予以治療,但應隨訪觀察。若血小板低于20x109/L,或有出血癥狀,則需要進行治療干預。因此,對于不需要治療干預的患者,若過度治療不僅不能控制病情,反而會增加并發癥的發生率,甚至危及患者生命。
| |
 | |  |